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崇明区政府等发起并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支持的“逐梦深蓝”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研修营(上海崇明)开营在即!面向海内外,招募海洋装备产业生态相关领域的优秀创业者,限席30位!
在这里,您将深入了解中国当下蓬勃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精准对接丰富的产业资源,顺利接轨广阔的央国企市场,为您的创业旅程铺就坚实的基石;在这里,您将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交流切磋,共同畅想海洋装备产业的无限可能,携手书写属于你们的深蓝传奇!
研修营期间,优美的学习环境,专业的课程设置,权威的师资力量,精准的产业对接,还有食宿全免的福利,助力您全身心沉浸在这场激情释放与智慧碰撞的学习与研修之旅。别再犹豫,抓住机遇,共赴一场时代之约!
2025年6月14日(周六)— 6月18日(周三)
(五天封闭式)
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岛(开营后另行通知)
集中授课、现场教学、案例分析、项目路演、企业参访等方式,全脱产封闭研修5天。
基于本研修营的公益性质,具有留学背景的海内外创业者报名后,通过材料审核和复试,所有课程、食宿全部免费!
1.创业领域聚焦船舶设计、电气工程、AI赋能、海洋勘测、游艇、港机设备运营服务、工业设计、新材料等领域及海洋装备产业链上下游;
2.报名学员原则上为企业创始人、CEO或联合创始人、核心高管;
3.报名学员应有海外留学背景;
4.为确保五天集中研修效果,组委会将统一安排食宿,学员需全程参与课程活动。
第一阶段 | 线上报名
(1)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即可填写报名表
(2) 提交材料中商业计划书要求:
① 文字至少500字,PPT至少15页(不计封面及目录页);
② 内容需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和企业简介、所在赛道及竞品分析、主创团队、产品介绍、竞争优势、市场能力、过往业绩、发展前景、当前融资状态及未来融资计划等。
(3) 联系人: 贺老师
联系方式:15300627371(微信号同)
邮箱:liangyicm@163.com (周一至周五 10:00-18:00)
第二阶段 | 审核和复试
5月1日(周四)—5月10日(周六)
组委会根据材料进行项目初选
5月11日(周日)—5月14日(周三)
安排复试,根据复试情况择优录取
第三阶段 | 发放录取通知
5月15日(周四)
05
历届导师
熊世伟
上海,这里是拥抱繁华似锦的春天;
崇明,这里有奔向星辰大海的舞台!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刻报名
与时代共振,与卓越同行
逐梦深蓝,向海而兴!
成都理工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学科优势特色鲜明,以理工为主,地质、石油、资源、核技术、环境为优势,土木、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管理为特色,经管、文法、外语、艺术、体育等协调发展。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个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化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入选四川省首轮“一流学科”建设行列,6个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行列。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成都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征程上,学校愿为一切有志于干事创业、扎根中国大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人才提供广阔舞台,努力开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工作新局面。根据四川省关于省属高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等文件精神以及《成都理工大学珠峰引才计划实施办法》(成理校人〔2022〕27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诚邀天下英才汇聚成理学术殿堂,勇攀学术高峰。
NO.1
引才基本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爱岗敬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备引才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身心健康,体检合格,能正常履行引才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
4.引进人才需于2024年12月31日前取得国家教育部认可的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
NO.2
人才类型层次与条件
1.顶尖人才(A0)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诺贝尔奖、图灵奖、沃尔夫奖、菲尔兹奖、普利兹克奖等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其他国内外相当层次人才。
2.领军人才(A1)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外国专家项目入选者;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含教育部“国家教学名师”);讲席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排名第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排名第1);IEEE Fellow等国际知名学术组织会士;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排名第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其他国内外相当层次人才。
3.拔尖人才(A2)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项目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类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排名第1);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类著作奖、论文奖、研究报告奖、普及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排名第1);其他国内外相当层次人才。
4.骨干人才(B1)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排名第1);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排名第1);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排名第1);省级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创新领军项目入选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其他国内外相当层次人才。
5.骨干人才(B2)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排名第1);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排名第1);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排名第1);省级优秀专家或中青年专家;省级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近五年取得A2级成果5项及以上人员;其他国内外相当层次人才。
6.学科专业后备人才(C1)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同时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且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评级为A-及以上的学科取得博士学位或博士后出站,且近五年取得A2级成果1项及以上人员;业内公认的(软科或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排名前200的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或博士后出站人员,其中国(境)外博士后工作时间应连续不少于12个月;具有博士学位且近五年取得A2级成果4项及以上人员。
7.学科专业后备人才(C2)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同时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取得博士学位或博士后出站人员;业内公认的(软科或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排名前500的国(境)外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或博士后出站人员,其中国(境)外博士后工作时间应连续不少于12个月;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评级为B+及以上的学科取得博士学位人员;具有博士学位且近五年取得A2级成果2项及以上人员。
8.青年人才(D)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2周岁,且在国内外大学或科研院所取得博士学位人员。
NO.3
人才支持相关政策
1.引进人才全面享受国家、四川省和学校相关计划(项目)配套支持优惠政策,符合条件者可依托学校申报国家、四川省和成都市人才项目,申领天府英才卡、特约医疗证等,享受政务、金融、安居、医疗、交通等方面具体服务,既包括购房支持、特约医疗等关键大事,也包括绿色通道、机场优先安检、免费公交地铁、免门票参观旅游等暖心小事。
2.学校优先推荐引进人才申报国家、地方及行业等各类人才计划和科研项目。
3.学校大力支持各类引进人才根据实际需要组建或加入高水平教学或科研团队。
4.引进入才在聘期内可按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聘任正高级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同时,也可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程序申请职称评审,且不受评审指标限制。
5.引进人才可按学校有关规定和程序增列为研究生指导教师。
6.引进人才子女可入托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就读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和中学;若有就读成华区其他学校需求的,由成华区予以分类分层统筹协调安排。
7.学校为引进人才提供周转房,引进人才可按学校规定申请租住。
NO.4
引才程序
(一)报名
http://hr.cdut.edu.cn
(二)资格审查与学术审核
(三)考核与政审
(四)审批与公示
(五)体检
(六)聘用
NO.5
特别提示
(一)本公告如有调整、补充等事项,在成都理工大学人事处网站上公告或通知。
(二)请应聘者确保联系方式正确、畅通。否则因无法与应聘者取得联系所造成的后果,由应聘者自行负责。
(三)成果分类分级按照《成都理工大学科研项目、成果及社会服务分级认定方案(试行)》(成理校发〔2021〕52号)和《成都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类项目及成果分级认定办法(试行)》(成理校教〔2023〕9号)等相关规定执行。
NO.6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康老师
联系电话:(028)84078792
教学科研单位引才工作联系方式请见附件3。
NO.7
附件(扫描二维码查看)
1.珠峰引才岗位和条件要求一览表(领军人才、拔尖才、骨干人才)
2.珠峰引才岗位和条件要求一览表(学科专业后备人才、青年人才)
3.教学科研单位人才引进工作联系方式
隐私声明:
本招聘贴所收集信息仅用于华为公司招聘工作,您的个人信息将在严格遵守欧盟GDPR条例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处理,包括求职意向收集、招聘信息告知、面试通知等工作。您的任何数据和信息都将受到严格保护,且不会被扩散至华为公司以外的任何人员。
请您详细阅读本声明后再决定是否发送简历等个人信息,发送“个人信息”将意味您对华为公司所持权利了解并同意。
添加官方微信ID:HW_Paris
邀您进入华为法国 | 留学生交流群,第一时间了解华为招聘信息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HW巴黎学堂】,更多招聘资讯一手掌握
微信号|HW_Paris
微信公众号|HW巴黎学堂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全意学联 CSSUI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际青年科学家发展大会是学校围绕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面向海内外汇聚优秀青年学者的重要引才活动。旨在为海内外青年才俊搭建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展示平台,通过政策宣讲、专题报告、学术研讨和人才洽谈等形式,共同研讨前沿热点学术问题,促进青年学者互动交流,加强不同研究领域的合作,增强青年学者对学校的全面了解,吸引优秀人才来浙、来校发展。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战略部署及“三支队伍”建设要求,推动高层次人才聚集发展,为海内外青年才俊搭建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平台,兹定于2024年11月23日-24日在中国杭州举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国际青年科学家发展大会”。大会分别设置了计算机学科群、电子信息学科群、控制学科群、数字治理学科群等4个分论坛,欢迎海内外相关专业优秀青年学者踊跃报名(报名方式附后)。
日期 |
工作安排 |
11月3日 |
报名截止 |
11月10日 |
邀请截止 |
11月22日 全天 |
学者报到 |
11月23-24日 |
大会主论坛及分论坛 |
引才岗位包括力行讲席教授、力行特聘教授、力行青年学者、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博士后等。学校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丰厚的薪酬和福利,提供科研启动费、住房及购房补助、协调子女入学、安置家属工作等保障。力行讲席教授待遇面议,团队引进或特殊人才待遇可“一事一议”。
详细引才岗位信息和薪酬待遇请查看学校引才相关文件
大会为参会学者统一安排食宿,并按标准报销往返旅费(具体事宜将随邀请函一同发送)
联系人:郭老师(学校人才办)
联系电话:0571-87713549
电子邮箱:rsc@hdu.edu.cn
各分论坛主题
方式1
邮箱发送报名表及本人简历(点击下载报名表杭电2024国际青年科学家发展大会报名表.docx)
邮箱:rsc@hdu.edu.cn
方式2
邀约公告二维码报名,上传报名表及本人简历(支持微信扫码)
电脑端报名链接:https://docs.qq.com/form/page/DS2pucFNRSEZJVnVU
手机端:扫描下方二维码提交报名申请
本文转自理聘青塔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全意学联 CSSUI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全意学联 CSSUI
【Title/题目】
Unite! Poster Contest on Architectural 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ite!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海报竞赛
【Introduction/介绍】
Und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ensus worldwide, achieving the United Nations’1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is an urgent task. From an architectural perspective, this is close to everyone’s living quality but also relates to green energy, low carbon and more. This poster contest aims to get advanced ideas from bachelor, master and PhD students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architectural 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下,实现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迫在眉睫。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这一挑战不仅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与绿色、低碳节能紧密相关。本次海报竞赛的目的是从本、硕、博提交的作品中筛选并展示先锋的建筑能源作品以助力于可持续发展。
【Topics/话题】
The main topics includ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energy aspect, such as green buildings with health, sustainable design in buildings, advanced methods for architectural energy, and low carbon demonstration projects, but not limited to these.
主要的话题涉及建筑能源等方面,如考虑健康环境下的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设计,先进的建筑能源技术,低碳示范项目等,不限于此。
【Awards/奖项】
The winning posters will be awarded with one 1st, three 2nd and five 3rd Prizes chosen by the jury members, plus a Special Prize selected by the public via an online voting poll.
通过评审团评审出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并设置1项在线投票特别奖。
All the winning teams will be awarded the certification with a 10 minutes on-site or online poster presentation.
所有获奖团队需进行10分钟的现场或线上作品报告以授予获奖证书。
One member of each winning team from Unite! will be invited with certain traveling expenses support to join the on-site ceremony at Politecnico di Torino in December 2024.
每个获奖赛队的一名代表(来自Unite!)将会得到一定的资助以受邀参加2024年12月在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举办的现场颁奖。
【Online Exhibition/在线展览】
The award-winning posters will be part of the first Unite! online exhibit!
获奖作品将会在Unite!官网进行首届在线展览。
【Submission Requirements/提交要求】
1.The poster must be anonymous and shown in a vertical one-page A1 (841mm×594mm) size JPG, no less than 300dpi, no more than 50Mb(CMYK Mode), and no layout requirements. The language used should be English.
海报内容不得涉及个人及所在院校信息,以竖向A1尺寸(841mm×594mm)的JPG格式提交,分辨率不小于300dpi,文件不大于50Mb(CMYK模式),没有排版要求,使用语言应为英语。
2.The submission should be emailed to bin.li@polito.it and 256050@student.pwr.edu.pl with the email title: Unite! Poster Contest + Your Affiliation(s).
提交作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bin.li@polito.it和256050@student.pwr.edu.pl,邮件标题:Unite! 海报竞赛+您所在的单位。
3.The email content needs to list student(s) by ranking with the name(s), affiliation(s), an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tutor(s). A statement of the Student’s Status for every student is required to be attached to the email.
电子邮件内容需按照排名列出所有参赛者的信息,包括姓名,单位,指导老师等。每位学生的在读证明需要通过电子邮件一并发送。
4.Only submitted posters that meet all the requirements will receive a response.
只有满足所有要求的提交作品才会发送回执邮件。
【Submission Deadline/截止日期】
Please submit the poster before 24:00, October 20, 2024 (Central European Time).
2024年10月20日24:00前(中欧时间)
【Selection Process/评选流程】
1.The winning posters will be selected online by jury members and the public.
获奖作品以在线的方式由评审团和公众选出。
2.The initial results will be displayed on Unite! website to the public for a week in case any problems.
初审结果面向公众在Unite!网上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3.The final results will be announced on Unite! website until the selection process is completed.
在评选过程结束后将在Unite!网上宣布最终结果。
【Jury Members/评审委员】
Stefano Paolo Corgnati
Rector of Politecnico di Torino
Professor at Department of Energy, Politecnico di Torino
都灵理工大学校长、能源学院教授
Michele Bonino/博明凯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Politecnico di Torino
Professor at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Politecnico di Torino
都灵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Luca Canepar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at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Politecnico di Torino
Director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Laboratory Territorial Integrated Project
都灵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多学科实验室区域综合项目主任
Hirschberg Urs Leonhard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New Media at Graz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irector of the TU Graz Field of Expertise ‘Sustainable Systems’
格拉茨技术大学建筑表现与新媒体教授
格拉茨技术大学“可持续系统”专业主任
Yu Zhang/张宇
Professor a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mber of the PoliTo China Alumni Association (PCAA)
Alumni of Politecnico di Torino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
都灵理工大学中国校友会主席团成员
都灵理工大学校友
Baojie He/何宝杰
Professor a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ina
Director of Centre for Climate-Resilient and Low-Carbon Cities, Chongqing University, China
Bayu Distinguished Youth Researcher, Chongqing, China
Honorary Research Fellow, Hiroshima University, Japan
Associate Professor (Adjunct),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重庆大学气候韧性与低碳城市中心负责人
巴渝学者(青年)
日本广岛大学荣誉研究员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副教授
Stefan Schäfer
Professor for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Energy Consulting at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armstadt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for Constructive Design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绿色建筑设计与能源咨询教授
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研究所主任
Barbara Widera
Associate Professor at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Wrocław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mber of the Mission Board of EU Mission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New European Bauhaus Preparatory Action Dimension Lead Expert
PLEA (Passive and Low Energy Architecture) 2024 Director
弗罗茨瓦夫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欧盟使命委员会适应气候变化组委员
新欧洲包豪斯预备团首席专家
2024被动与低能耗建筑国际会议(PLEA)董事
Skirmantė Mozūriūnaitė
Associate professor at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VILNIUS TECH
Head of Doctoral School at VILNIUS TECH
Visiting Researcher at Aalto University
维尔纽斯格迪米纳斯技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院院长
阿尔托大学访问学者
Jiawei Yao/姚佳伟
Associate Professor at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Deputy Director of Shanghai Architecture Digit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Member of the Computational Design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Architectural Society
Deputy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Digital Architecture Branch of the Shanghai Architectural Society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上海建筑数字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建筑学会数字建筑分会副秘书长
Xiao Liu/ 刘骁
Associate Professor a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xpert Committee Member of Shenzhen Green Building Association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Elżbieta Komarzyńska-Świeściak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Architecture, Basics of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at 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Wrocław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弗罗茨瓦夫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公共建筑设计与环境发展系副教授
Maria Ferrara
Assistant professor in building physics and building energy systems at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Energy Security and Transition Lab @ Energy Center, Politecnico di Torino
都灵理工大学能源学院、能源中心建筑物理与能源系统助理教授
Papurello Davide
Assistant professor at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Energy Center, Politecnico di Torino
都灵理工大学能源学院、能源中心助理教授
Farzin Golzar
Assistant Professor in AI-Powered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皇家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技术助理教授
【Initiators/发起人】
Bin Li/李宾
(bin.li@polito.it)
Aleksandra Tądel
(256050@student.pwr.edu.pl)
【Regulations/相关规定】
1.Participating in the poster contest is free.
本次海报竞赛无报名费。
2.All the participants should be in-school students, but your tutor(s) can be added.
所有参赛者必须为在校学生,指导老师例外。
3.Entries should be originated; Plagiarism is prohibited.
提交作品应为原创,严禁抄袭。
4.Participants are not allowed to submit a project that was also submitted for a different competition which ends before the results of Unite! Poster Contest on Architectural 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nounced.
参赛者严禁在“Unite!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海报竞赛”公布评选结果之前将作品提交至其他竞赛。
5.The organizers have the right to exercise the right of multi-terminal information network dissemination of the entries.
主办方有权行使作品的多终端信息网络传播权。
6.The organizers have the final right to interpret the competition rules. Any contributor shall be deemed to have agreed to all the regulations of this call for submissions.
主办方对竞赛规则具有最终解释权,投稿者被视为已同意本次投稿征集的所有规定。
【Funded by Unite! Seed Fund initiative/主办方】
都灵理工大学,意大利;弗罗茨瓦夫理工大学,波兰;里斯本大学,葡萄牙;皇家理工学院,瑞典;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西班牙;阿尔托大学,芬兰;格勒诺布尔综合理工学院,法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德国;格拉茨技术大学,奥地利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全意学联 CSSUI
划重点!划重点!!距离
LightChaser 初赛报名截止只剩下两周啦!!!PacketPiper初赛报名截止还剩下三周啦!!!
大赛重要信息提醒
Tech Arena
4 October 2024
LightChaser (Optical Networks)
初赛10月7日启动(报名截止到10月18日);
线下决赛+颁奖典礼(11月15日)
PacketPiper (Data Communications)
初赛10月14日启动(报名截止到10月25日);
线下决赛+颁奖典礼(11月22日)
报名截止日期前,请参赛选手务必完成报名和学生证明上传,每队1-3人。未上传证明的选手无法进入初赛评分及决赛晋级(报名后将不能更换团队名称及成员);
挑战赛由两轮组成:第一轮排名前24名学生将进入第二轮决赛;
第二轮线下决赛+颁奖典礼;
决赛前四名团队更有万元奖金&精美伴手礼等你来拿。
详细解答,请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全意学联 CSSUI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全意学联 CSSUI
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兹定于 2024 年 12 月中下旬,于北京举办第十九届“春晖杯”大赛成果展示及人才交流活动。其中,人才交流专场活动将邀请百余名博士层次留学人员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欢迎中国留学人员积极报名参与本次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本次活动将交流分享海外先进科研领域的学术经验;打造全球中国留学人员与国内优秀高校、科研院所交流互动的平台;鼓励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合作科研和高质量就业,服务国家建设。
· 面向在公认的国外一流大学或一流专业就读的中国籍博士生;
· 在海外从事学术研究、技术开发工作的中国留学人员(博士学位获得者)。
01. 在外中国留学人员报名网址
https://docs.qq.com/form/page/DY2FMWElUV1NHaWZJ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填写报名申请表,报名截至日期为2024年10月10日。
02. 活动通知方式
春晖项目办将于2024年11月10日前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通知评审入围的留学人员,并为其订购往返国际机票及组织安排国内行程。评审入围的留学人员应准备用于活动学术宣讲的PPT及学术海报,具体要求及活动安排请以后续通知为准。
创新创业服务处(春晖项目办)邮箱:
dqtz@cscse.edu.cn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全意学联 CSSUI
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暨“海聚英才”海外名校留学人员职业见面会将于9月20日隆重举行,报名通道预先开启。
本次活动由市人才工作局、和市欧美同学会共同主办。主办方将邀请100余家知名企业、新型研发机构、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千余个热门岗位,为归国留学人员提供丰富的职业选择。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新区滨江大道2727号)
2024年9月20日(周五)10:30—17:30
归国留学人员
(应届生校招和经验人才社招均可)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报名成功后可获取入场等具体信息
活动介绍
“海聚英才”海外名校留学人员职业见面会是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海归职通车”人才招聘品牌活动在2024年的重要活动。“海归职通车”始于2010年,十多年来为广大留学回国人员提供了大量职业发展的机会。自2023年起,“海归职通车”纳入全市“海聚英才”项目。
本次招聘会将面向应届生校招和经验人才社招,覆盖高端智造、生物医药、科技金融、网红经济、专业服务、教育科研与大型国企等百家企(事)业单位,现场开放1000+热门职位,包含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集团领袖培训生、市场管培生、算法工程师、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咨询顾问、市场营销、海外用户运营、风险管理、策略运营、市场、公关、财务、人力等热门岗位。招聘会现场,还将提供人才政策宣讲、职场指导、简历修改等专项咨询与服务,为海归学子带来高品质、全方位的就业机会和服务。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全意学联 CSSUI